反复推敲网反复推敲网

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浙江第十三批113件信访件已转办

日本森田正马博士依据老子思想创造了森田疗法,颇为当代医学所推崇,风靡于世界。

⑤王汎森:《傅斯年: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》,王晓冰译,北京:三联书店2012年版,第44页。[美]萧公权:《近代中国与新世界——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》,汪荣祖译,南京: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,第48—50页。

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浙江第十三批113件信访件已转办

传统儒家独善其身、守道不回的隐退之路被截断,人于其家中自足存在的合理性被连根拔起。81周汝登:《越中会语》,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(编):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·集部·别集类》第165册,《周海门先生文录》卷2,第170页。……至于闭关独善,养成神龙虚誉,与世界若不相干涉,似非同善之初心。35耿定向:《里中三异传》,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(编):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·集部·别集类》第131册,《耿天台先生文集》卷16,第404页。前者是国家主义,后者是世界主义。

40 如上所引,王龙溪一度感慨其妻子如为男子,完全可以与于儒者心性之学,而在清初杨愧庵(名甲仁)处,则完全突破了性别、主仆的界限,一以师友之道涵化家庭一伦:他一方面提出五伦双方互师的主张,另一方面又强调朋友之交贯于四伦之中(君臣而朋友、父子而朋友、夫妇而朋友、昆弟而朋友)。60梁启超:《新民说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,第57页。在宋明儒家,所讲情主要在第二义下使用,忽略了第一义。

[2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·自序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,第1页。因此,分析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,可以揭示情感儒学建构的基本理路——‘情感的本义及当代回归、‘自由之多义及儒家式理解、情感与自由之关系、情感与理性之关系这样四个方面。[30] 参见恩格斯:《反杜林论》,《马克思思格斯选集》第三卷,北京:人民出版社1995年,第455页。‘情本体是李泽厚提出的概念,我并不完全同意李泽厚的主张,但是我觉得‘本体性概念有一定道理。

[15] 程颢、程颐著,王孝鱼点校:《二程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1981年,第三一二页。他还说:从理论上说,自由属于意志范畴,而不是认识范畴。

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浙江第十三批113件信访件已转办

[5]此情或解为情实情况,或解为情感。[16]钱穆也说:宋儒说心统性情,毋宁可以说,在全部人生中,中国儒学思想,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。[21]儒家始终从情感出发思考人生问题,‘存在问题,并由此建立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,这又是非常可贵的,应当说有其独特的贡献。一个人如果没有‘真情实感,他就可能成为‘佞人‘乡愿,而‘佞人是‘便口利舌之人,‘乡愿则是‘德之贼,都不能实现人的价值。

[35] 郭庆藩撰、王孝鱼点校:《庄子集释》,北京:中华书局1961年(下同),第一○九八-一○九九页。[45] 儒家亦有人提出自由概念,如前所引陈白沙论自由。它不同于道德意志之自由,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自由。救乏、贺善,吊灾、祭敬、丧哀,情虽不同,毋绝其爱,亲之道也。

[2]全书共十五章,理论鹄的是情感儒学,基础概念是情感自由理性,即,蒙培元先生通过厘清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开展了情感儒学的理论建构。[18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第405页。

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浙江第十三批113件信访件已转办

因此,近代以来对社会政治自由的追求与古代的精神自由并不矛盾。[10] 王先谦撰,沈啸寰、王星贤点校:《荀子集解》,北京:中华书局1988年(下同),第七○页。

[37] 在蒙培元看来,由于中国古代是专制社会,故所谓自由主要指精神自由,而且精神自由表达为某种精神境界。[13]陆九渊也说:使生在治古盛时,蒙被先圣王之泽,必无此病。段玉裁以董仲舒之言为注:董仲舒曰:情者,人之欲也。仁爱情感确实是儒家哲学的核心,也是现实伦理规范和制度建构的根本依据。把情感同意志、意向联系起来,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志学说,即情感意志学说,这是儒学的又一特征。总而言之,本文的内在逻辑是:由情感自由的分别探讨,归趋于二者关系的简别,最后归趋于情感理性的概念。

[66]借用中国哲学界常用的说法便是,蒙培元先生这是旧瓶装新酒——使用已有的概念做了全新的诠释。进而,蒙培元先生还通过仁爱概念对情感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。

他说:这虽然不是儒家哲学所提倡的,但是儒家的情感哲学在当代的转换中,未必不能产生出这样的结论。蒙培元先生的意思是,儒家的意志自由是理性的。

情感与理性的二分(或知、情、意三分),已经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传统,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[61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第310-342页。

这就涉及到意志自由的问题了。……要回到儒家哲学的精神中来,从心理基础出发解决道德实践的问题。[53]那么,什么是理性呢?理性是一个涵义和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,在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哲学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,但是,有一个最基本的涵义是共同的,……这就是指人的理智能力。[25] 《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,第404页。

例如,夫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是人情之所同欲也。论战之后,有人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,并且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。

[10]人知谨注错,慎习俗,大积靡,则为君子矣。[5] 毛亨传、郑玄笺、孔颖达疏、龚抗云等整理、刘家和审定:《毛诗正义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(下同),第438页。

在此书的自序中,他说:有的学者认为,中国的儒家哲学不重视人的情感问题。而且,《庄子》当中的寓言很多是对自由的诠释。

有形则有体,有性则有情,发于性则见于情,发于情则见于色,以类而应也。原文初载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2年第3期,后改写为专著《情感与理性》第十五章,但内容有较多改动。‘情本体之所以仍名之为‘本体,不过是指它即人生的真谛、存在的真实、最后的意义,如此而已。[25]所谓自由意志论,意指人的意志本性是自由的。

因此,前一类虽然亦具有选择自由,但在儒家看来,这不是人生的根本问题,也不是意志的根本意义所在。不过,儒家的意志学说与西方不同。

纵情性而不足问学,则为小人矣。萨特说:人是自己造就的。

[33]蒙培元先生认为,曾点之乐就是物我两忘、天人一体、超然物外、超生死超功利的一种自由境界的乐趣[34]。下面,我们对这三个概念在情感儒学建构中的含义、关系、作用分别讨论。

赞(33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反复推敲网 »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浙江第十三批113件信访件已转办

友情链接: